太原流量計為您講述關于經穴按摩療法的理論與穴位考證
發(fā)布時間:2018-10-10 瀏覽:
關于經穴按摩療法的理論與穴位考證,前人早已有過精辟的論述,并散見于歷代的醫(yī)學書籍中。如《素問.刺禁論》有“七節(jié)之旁中有小心”,《素問.舉痛論》則有“按之則氣血散,故按之痛止”的記載。這也是后人解釋點按“后心穴”可以止痛的理論依據之一。晉代葛洪在《肘后救卒方》中載有受傷致命的穴位,說明了穴位的重要性以及與人體的關系。由于醫(yī)學與醫(yī)術的興起及發(fā)展,至明、清,經穴按摩療法,尤其是民間‘經穴按摩療法”與少林寺派之“跌打點穴治傷”的學術觀點已經形成,傳統經穴按摩療法也較全面地發(fā)展,不少傷科論著均有這方面的記載,作為這個時期的代表著作,如明代嘉靖年間,異遠真人在《跌損妙方》中以經絡學說為主要理論依據,提出“血頭行走穴道”論,并載有六十五穴,為后世醫(yī)家,尤其是少林寺派之點穴療傷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經驗總結。清代道光年間,江考卿著《江氏傷科方書》,在異遠真人六十五穴的基礎上發(fā)展為一百零八穴,其中大穴三十六,小穴七十二;清代咸豐年間,趙廷海在《救傷秘旨》中載有三十六大穴圖說,并在書中論及穴道與經脈臟腑間的相關聯系。此外,陳氏抄本《點穴秘要》中則載有十二經氣血流注時辰歌等。
本文由太原流量計編輯整理!